“中国标准”升级“国际标准”
首批3.5万吨化工级重晶石粉经厦门港出口
厦门日报讯 (记者 谢嘉迪 通讯员 王尔芳 林昕昀)昨日,在厦门东渡港区国贸码头,3.5万吨化工级重晶石粉在海事执法人员的监管保障下,陆续装上“煤炭珍珠”轮散货船,计划于3月10日从厦门出口欧洲。
这是自2025年1月1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IMSBC规则)07-23修正案强制生效后,我国首批海运出口的化工级重晶石粉。这标志着化工级重晶石粉海运“中国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化工级重晶石粉进军国际市场打通了“航路”。
化工级重晶石粉是对粗制重晶石矿石进行研磨、浮选等加工而成的矿物粉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等领域。我国是化工级重晶石粉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约10万吨,产值上亿元,且大部分通过厦门港海运出口。
此前,由于化工级重晶石粉未被列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货物名录,企业每次出口前都要提前与船旗国(承运船舶登记的国家)、装货港、卸货港主管机构签署三方协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针对企业出口难题,厦门海事局主动靠前深入企业,先行先试研究标准、提交修订提案,2023年获国际海事组织审议通过,2024年1月1日自愿生效,2025年1月1日强制生效。最终在《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07-23修正案中,化工级重晶石粉正式以A组货形式列入货物名录,我国化工级重晶石粉有了“国际通行证”,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产品出口难题。
为保障此次化工级重晶石粉大批量出口,厦门海事局加强信息互通,提前掌握到港船舶和货物信息,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跟踪,优先受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保障船舶在港“零待时、零延误”。
“下一步,厦门海事局将继续推动制度创新,主动对接国际海运规则,便利海上运输,持续助力民营经济加速出海。”厦门东渡海事处象屿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洪剑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