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郝文杰 通讯员 刘菲 陈仕钊
“十三五”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瞄准“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鲁北高端石化基地核心区、双招双引主阵地、新材料产业拓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抓贯彻、抓执行、抓推进、抓见效,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新局面,2020年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化工园区第七位。
全面改革高端石化基地成势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着力破解过去石化企业布局散、园区定位不清等问题,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示范基地。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对市辖区内黄河以北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利津滨海新区化工产业园、仙河镇整合为一个整体,突出“一区三园”融合联动、握指成拳,充分发挥东营港支点枢纽、综保区开放口岸支撑带动作用,科学定位三区发展方向,变同质竞争为差异集群发展,实现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半径“1+1+1>3”聚变倍增。
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系统重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大刀阔斧推进开发运营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双剥离”,构建起“管委会+公司+基金+专业团队”的运营模式;全面推行“大部制”,刀刃向内精简机构,推进扁平化管理,开发区班子成员24个内设部门整合为“一办四局两中心”7个工作机构,人员总数从771人控制到282人,分别压减70.8%、63.8%;实行“能上能下”的全员聘任制和KPI考核制,考核等次与绩效工资、评先树优、奖惩激励等挂钩,充分释放了发展活力,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今后的发展增添了重要的新动能。
“十大改革攻坚”推动流程再造。项目建设方面,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要素跟着项目走“标准地”“亩产效益”三大改革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全服务链”初步构建。行政审批方面,初步探索设置出符合港区产业特色的化工生产、港口建设等“模块化审批模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办理链条明晰化。财政金融方面,完善顶格推动、专班推进机制,全力抓好企业债务风险防控,促进银企互利合作。综保区方面,扎实推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紧抓东营市获批成为跨境电商综试区契机,全力构筑对外开放高地。
项目为王新旧动能转换换挡提速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瞄准芳烃、乙烯、丙烯、碳四4大产业链条17个延伸方向建链延链补链,坚定不移以大体量、高质量项目夯基础、稳增长、促转型、增后劲,奋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提档升级。超百亿支柱大项目实现“接二连三”。投资114亿元的200万吨PX项目,一期已于8月份投产运行,二期和下游投资46亿元的PTA项目已开始打桩;投资123亿元的振华石油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8月28日开工建设;现在正积极论证提报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
超十亿延伸高附加值项目“捷报频传”。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投资11亿元科鲁尔丙烯腈二期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下游ABS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泰特尔特种环氧树脂项目计划2021年5月建成投产,产能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与上海张江高科共建“张江—东营”绿色创新原料药产业化基地,填补世界空白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产业化GMP工厂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12.6亿元的启恒新材料33万吨/年PMMA项目已获得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建成后将替代部分进口产品,并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10亿元的安诺其高档差别化分散染料及配套项目,投资22亿元的石大胜华碳酸二甲酯及动力电池材料等项目,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同行之首;投资13.4亿元的久日新材料8.7万吨/年光固化系列材料项目推进即将实现关键突破。
盘活闲置优势产能,“老树开新枝”。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深入实施“金融动能转换三年计划”,提升金融对动能转换支撑力。引入中化集团以收购破产碳四企业为起点,在东营及周边选定5家烷基化企业引入金融支持并购资产,打造烷基化产业链重整闭环产业链,预计重整企业年内可实现复产;引入中国振华参与华懋重整,已完成多轮对接。“千企技改”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43个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以港兴区港口建设全面突围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按照“大港口、大物流、大仓储”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从原油上岸到储存储运的海铁陆管全链条供应体系。
港口方面,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主动参与全省港口资源整合,成为渤海湾三市四港第一个完成资产移交的港口。着力以产业需求厚植港口承载力,整合项目推进合力,全面瞄准提升港口能级聚力攻坚。目前,海科8万吨级码头正式升级完成并正式投用;10万吨级航道项目预计年底前完成导堤主体建设,2021年9月疏浚完成并具备验收条件;北防波堤2×10万吨泊位大管桩施工已完成进度63%;港池疏浚完成54%;一突堤2×10万吨泊位钢管桩制作完成工程量的69%,港池疏浚完成进度91%;25万吨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用海预审意见于6月23日正式获得自然资源部批复,将极大程度弥补东营港在建设大吨位码头方面的天然短板。
仓储物流方面,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1300万立方米,建成了连接港口与码头库区的42公里公共管廊及近2000公里的各类管道,初步实现了园区内企业物料运输“点对点”。
总投资56.8亿元的东营疏港铁路已于9月底正式开通运营,建成后通过德大、黄大铁路与全国铁路网连接,通过支线铁路与港口码头连通,实现了园区企业原料和产成品海陆联运。
配套区方面,中海油进出口贸易、渤中油气开发在开发区设立公司,渤海油田岸电直供和后勤保障基地确定落户;仙河镇21个改造小区一、二、三期总体进度已完成98%,神州路、汉江路等22条市政道路进行整体提升,兴港路水域整治及道路提升项目加快推进。
创新驱动区域创新谋篇布局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基于石化产业创新链构建四大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构建梯次分布科创服务体系,催化产业协同。
打造智慧园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与华为、北京大恒、中国移动合作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实现了安全、环保从传统排查到实时监测、从人工监管到智能追踪的监管跨越,尤其是全国首次试运行“数字孪生+数据中台”数据收集及数据建模技术,实现从碎片应用到系统集成,成为全国首个综合运用5G、云、AI、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赋能的智慧化工园区,成功获评“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构建uop协同创新中心。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与美国产业巨头霍尼韦尔UOP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将有效利用霍尼韦尔UOP丰富的技术研发积淀,服务全区企业技术产品创新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按照全省创建“1+30+N”创新体系部署要求,参照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院模式,高标准高规格打造了全省唯一一家高端化工行业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山东省高端化工创新创业共同体已吸引包括万达石化研究院、胜利油田检测中心在内的8家龙头石化企业研究平台,新建中试基地将与年底建成。四是打造国际招商产业园。紧抓国际国内石化产业链条重构契机,与山东高速打造国际招商产业园作为承接国外先进项目和成果转化重要载体,推进石化基地产业从中端向高端跃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东营港开发区将立足当前深挖发展不足,瞄准长远保持转型定力,紧抓当前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绝佳发展阶段,在战略上抢先机,于发展上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