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8月20日丨上海石油化工股份(00338.HK)公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营业收入人民币519.93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减少0.37%;利润总额13.59亿元,同比减少69.9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减少67.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38亿元,同比减少67.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6亿元,同比减少94.18%;基本每股收益0.105元。
2019年上半年,集团共实现销售净额461.25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17%,其中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净额分别上升6.68%、下降1.47%、下降15.60%、上升1.76%和上升5.23%。产品销售净额总体较上年波动较小,中间石化产品销售净额下降,主要由于期内销售单价下降13.22%,石油化工产品贸易的销售净额的上升,主要是由产报告期内,集团的间接控股公司金贸国际业务量增加所致。上半年,集团"其他"的销售净额比去年同期上升2.04%,主要是由于集团来料加工收入比去年同期上升所致。
2019年上半年,集团生产的商品总量687.7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53%。1至6月份,加工原油747.30万吨(含来料加工50.7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76%。生产成品油446.44万吨,同比增加3.40%,其中生产汽油168.82万吨,同比增加3.51%;柴油185.12万吨,同比减少4.94%;航空煤油92.51万吨,同比增加25.10%。生产乙烯42.19万吨,同比增加4.82%;对二甲苯32.95万吨,同比减少0.12%。生产合成树脂及塑料(不含聚酯和聚乙烯醇)50.69万吨,同比增加4.73%。生产合纤原料30.13万吨,同比减少9.79%;生产合纤聚合物19.17万吨,同比减少5.05%;生产合成纤维9.42万吨,同比增加8.65%。上半年集团的产品产销率为99.77%,货款回笼率为100%。
上半年,集团深入推进HSSE责任落实,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罐区、受限空间作业、危化品管理等开展全面排查和隐患治理,保持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LDAR全覆盖、"万员行动查异味"等行动,推进绿色企业创建。1-6月,公司外排废水综合达标率100%,CO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5.03%、26.52%和23.67%,厂区边界VOCs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1.55%。生产运行方面,上半年完成25套装置检修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未发生非计划停车,装置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在列入监控的62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中,有39项好於去年全年水平,同比进步率62.90%;有20项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行业先进率达32.26%,公司累计综合能源消耗0.757吨标煤/万元,比去年全年0.760吨标煤/万元,下降了0.39%。
持续深化生产经营优化、加强市场开拓和降本减费。上半年,集团加强原油采购供应链管理,结合高低硫、轻重质原油价差收窄及部分原油贴水高涨等市场特点,适度推进原油结构轻质化;优化成品油结构,航煤产量同比增加25.10%,累计柴汽比1.10,较去年同期降0.09,高牌号汽油比例比2018年提高0.29个百分点。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首次出厂低硫重质和轻质船用燃料油,双环戊二烯成功打开欧盟市场,HSF(高收缩膜用聚酯)切片首次出口印尼,黑色管道料塑料产品成功打入国内燃气供应市场。加强政策研究,做好增值税税率调整应对工作,上半年节约增值税及附加税收0.4亿元;继续开展重点费用管控工作,公司监控的重点费用控制在时间进度之内。继续做好公司发展、推进科技创新。
上半年,集团努力做好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到2035年前,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及新材料公司」的目标,实施炼油清洁化改造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及以碳纤维等新材料发展为目标的转型发展。加强新能源领域技术攻关,着力推进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燃料电池级氢气供应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推进高附加值聚酯和合成树脂的开发与推广应用,聚丙烯瓶盖专用料研发取得突破,性能指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上半年集团开发生产新产品9.81万吨;生产合成树脂新产品及聚烯烃专用料36.85万吨,合成纤维差别化率88%;专利申请11件,授权9件。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完成计划优化、生产调度等专题详细设计,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上半年,集团完成碳纤维事业部组建并基本进入正常运行管理,压减部分二级单位的内设机构,对部分公司职能部门进行调整。以国家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组建成立上海石电能源有限公司,有效解决公司暂供电区域历史遗留问题。坚持聚焦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参与组建上海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公司碳纤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推进队伍结构优化,加大培训和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干部队伍结构持续改善。加大智能练兵系统应用,推进"一岗多能"培训和"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